首页

sm视频吃黄金

时间:2024-04-28 21:21:02 作者:“五一”假期平遥古城日均客流量预计达8万人 浏览量:90137

  中新社北京3月17日电 (尹倩芸)上月底,一辆“空中出租车”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升空,20分钟后稳稳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而在平日,驾车穿梭两地需要两个多小时。

  这辆“空中出租车”学名是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随着中国将低空经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将其视作“新增长引擎”之一,乘坐eVTOL出行可能会更早成为人们的日常。一个蕴藏万亿级潜力的大市场,也呼之欲出。

  所谓低空经济,是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据中国民航局数据,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人民币,下同),并有望在2030年达2万亿元。

  尽管尚在发展初期,但低空经济已经开始改变中国人的生活。目前,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均有相关应用。如“低空+物流”是当前商业应用最广泛、最可能大规模落地的场景。相比传统物流,无人机配送更高效便捷,且节约人力成本。“低空+旅游”则可以丰富游客体验,有望率先推出。

  不少中国企业已敏锐捕捉商机。大疆无人机正广泛应用于航拍,美团在部分城市开通了无人机配送业务。小鹏、吉利、广汽等中国车企发布了多款飞行汽车产品,尽管暂未正式上市,但“卡位”意图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业内普遍认为飞行器和汽车产业链高度契合,中国在飞机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经验和产业链优势,有利于规模化转移至低空经济领域。

  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向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带来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创新成果正在低空经济领域实现跨行业应用,期望在新能源技术变革基础上,运用汽车规模供应链逻辑,推出百万元级别的飞行汽车。

  中国各地也加紧布局,抢占机遇。广东、四川、安徽等省份均提出积极探索发展低空经济,广州、深圳等城市更出台一系列配套措施,加大对低空经济产业支持力度。

  在这股发展热潮下,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注意到,目前中国南方地区无人机产业集聚已逐渐显现,但北方地区并不明显。他提醒,集聚效应对于产业发展较为关键,有利于降低企业制造成本,形成相互协作集群。

  吴仁彪建议,北方城市可错位发展无人机产业。如北京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优势,天津发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和“邻都”“近海”空间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协同发展。

  另外,中国低空经济尚处起步阶段,在顶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透露,未来将推动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优化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提升适航审定能力。完善民用无人航空驾驶器综合管理平台,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或试验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

  这些把“路”修到空中的举措,将助力低空经济新引擎更快释放增长动能。何小鹏预计,从商业规模来看,低空经济未来有望达到汽车市场规模的20%,“一定大有可为”。(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大会今天举行

天鹅》由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品,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创作演出。《天鹅》借助西方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戏剧情境,通过艺术想象与创造,营造出一个魔幻时空,呈现主人公羽梦的内心世界,并通过“现实”与“梦幻”的二重叙事时空相互交错,刻画出羽梦在面对逆境时展示出无比的勇气,和经历彷徨迷茫后依然坚持的执着信念。

台湾有关方面粗暴对待大陆渔船致2人遇难 泉州红会陪同家属赴金门处理善后事宜

这一颠覆性成果的提出源于团队突破了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像激光直写机、光学显微技术等,无一不被光学衍射极限所限制。2021年《科学》发布的全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中,光学衍射极限高居物理领域首位。同时,光学衍射极限也是2024年《自然》最新发布的将在未来一年关注的7个技术领域之一。

商务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

近年来,新疆塔里木河沿岸的干部群众采取引洪灌溉、封沙育林、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措施,使得塔里木河沿岸的生态环境日益改善,塔里木河也成了众多鸟类的栖息繁衍之地。(完)

(两会声音)全国政协委员张晓仑: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王雪莉:绿道这样的一个新的体育空间的出现,确实可以带动我们好多体育产业的发展,比如说最直接的我们的体育+旅游。我们国家的城市绿道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尝试,比如说城市马拉松、自行车、慢跑、健身跑这样的赛事,据我所知大概都已经不下十几个这样的赛事了。

南京打造沉浸式夜游亮点 民众得享假日好时光

乌鲁木齐3月26日电(赵旭斌 王芳芳 戚亚平)时下,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现场,处处可见紧张繁忙的施工场景。施工方倒排工期,每天组织400余名工人,全力以赴赶进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